- 邀集國內技職體系大專院校之授課教師及專科醫師擔綱,作者群具多年豐富教學經驗。全書章節架構完整,共以「微生物緒論、細菌學總論、免疫學、細菌學個論、真菌學總論、病毒學總論、病毒學個論、醫用寄生蟲學」八大篇歸類介紹,並針對歷屆國家考試重點以「雙色粗體」標示於內文,適合學生學習及考試需求。
- 於章節前呈現「名詞解釋」,使讀者能預先熟悉內文重要名詞的概念,並配合豐富圖片、表格或流程圖對照內文呈現;章末以「摘要」與「課後練習」,加深讀者印象,清楚掌握學習重點與考題方向。
- 內容收錄最新資訊,包括:子宮頸癌疫苗、輪狀病毒疫苗、幽門螺旋桿菌當前醫療政策與檢測方式、臘腸毒桿菌於醫學美容的應用,以掌握臨床最新發展與未來新興命題趨勢。
- 全書收錄諸多微生物彩色圖片,為仿間書籍中最豐富者。包括:金黃色葡萄球菌、鏈球菌、分枝桿菌、大腸桿菌、綠膿桿菌、酵母菌、糞盤菌囊孢子、白色念珠菌及各種寄生蟲等形態特徵或菌落培養外觀,呈現於書末附錄,極具參考價值。
第一篇微生物緒論
第1章緒論/張讚昌
第一節 微生物的定義與範疇1-3
第二節 微生物的命名和分類1-4
第三節 微生物學發展史1-5
第四節 人類重要病原菌的分類1-9
第五節 微生物學與醫護人員的關係1-10
第2章微生物學的研究方法/邱南昌
第一節 微生物檢視法2-3
第二節 微生物染色法2-4
第三節 微生物血清學檢查2-6
第四節 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查2-8
第二篇細菌學總論
第3章細菌的一般性質/張讚昌
第一節 細菌的形態與特性3-3
第二節 細菌的構造與功能3-5
第三節 真核細胞的構造與功能3-10
第四節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比較3-14
第4章細菌生長與代謝/張讚昌
第一節 細菌的生長及影響因子4-3
第二節 細菌的生長曲線4-8
第三節 細菌的培養4-12
第四節 細菌的新陳代謝4-14
第5章細菌的遺傳學/張讚昌
第一節 遺傳物質結構與功能5-3
第二節 基因的調控5-11
第三節 變異與突變5-13
第四節 遺傳工程與應用5-19
第6章滅菌與消毒/尤封陵
第一節 物理滅菌法6-3
第二節 化學消毒法6-6
第三節 影響滅菌與消毒的因素6-9
第四節 抗生素之臨床應用6-10
第7章感染與疾病/邱南昌*、張讚昌△
第一節 感染的定義及影響因素*△7-3
第二節 檢體的收集與處理*7-10
第三節 院內感染與防治*7-14
第三篇免疫學
第 8 章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及器官/施玟玲
第一節 免疫細胞8-3
第二節 免疫器官8-8
第9章先天性免疫及後天性免疫/施玟玲
第一節 先天性免疫(非特異性免疫)9-3
第二節 後天性免疫(特異性免疫)9-9
第三節 整合的防禦系統9-17
第10章 體液性免疫與細胞性免疫/施玟玲
第一節 體液性免疫10-4
第二節 細胞性免疫10-6
第11章過敏反應與自體免疫/施玟玲
第一節 過敏反應11-3
第二節 自體免疫11-7
第12章 腫瘤免疫與移植免疫/施玟玲
第一節 腫瘤免疫12-3
第二節 移植免疫12-5
第13章 免疫學技術/施玟玲
第一節 凝集反應、沈澱反應與補體固定13-3
第二節 酵素免疫分析法13-5
第三節 免疫螢光分析法13-6
第四節 單株抗體13-7
第四篇細菌學個論
第14章好氧性球菌/朱敬儀
第一節 葡萄球菌屬14-3
第二節 鏈球菌屬14-7
第三節 肺炎鏈球菌14-13
第四節 奈瑟氏雙球菌屬14-15
第15章好氧性革蘭氏陽性桿菌/朱敬儀
第一節 白喉棒狀桿菌15-3
第二節 李斯特桿菌15-7
第三節 分枝桿菌15-8
第四節 需氧帶芽孢桿菌15-15
第16章好氧性革蘭氏陰性桿菌/朱敬儀
第一節 腸內桿菌16-3
第二節 其他革蘭氏陰性桿菌16-19
第17章厭氧性桿菌/朱敬儀
第一節 厭氧性帶芽孢革蘭氏陽性桿菌17-4
第二節 厭氧性革蘭氏陰性桿菌17-12
第18章弧形菌與曲狀桿菌/朱敬儀
第一節 霍亂弧菌18-3
第二節 腸炎弧菌18-7
第三節 曲狀桿菌18-8
第四節 幽門螺旋桿菌18-10
第19章螺旋菌/朱敬儀
第一節 密螺旋菌屬19-3
第二節 疏螺旋菌屬19-10
第三節 端螺旋菌屬19-12
第四節 其他螺旋菌19-15
第20章介於細菌和病毒病原體/朱敬儀
第一節 放線菌20-3
第二節 立克次菌20-6
第三節 披衣菌20-12
第四節 黴漿菌與L型菌20-18
第五篇真菌學總論
第21章真菌學總論/謝雅如
第一節 真菌的形態及特性21-3
第二節 真菌的分類21-7
第三節 真菌的臨床診斷21-8
第22章致病性真菌/謝雅如
第一節 真菌的致病原理22-3
第二節 各種致病性真菌22-3
第六篇病毒學總論
第23章病毒的一般性質/王瑜琦
第一節 病毒的定義、形態與構造23-3
第二節 病毒的分類23-5
第三節 病毒的複製23-8
第四節 病毒的培養與定量23-15
第五節 病毒的傳播方式及致病原理23-18
第六節 病毒性疾病的抵抗策略23-22
第24章噬菌體/王瑜琦
第一節 噬菌體的構造24-3
第二節 噬菌體的繁殖週期24-4
第三節 噬菌體的重要性24-6
第七篇病毒學個論
第25章RNA病毒/邱南昌
第一節 小RNA病毒群25-3
第二節 正黏液病毒與冠狀病毒25-7
第三節 副黏液病毒與德國麻疹病毒25-12
第四節 以節肢動物為媒介之病毒25-18
第五節 狂犬病毒與輪狀病毒25-23
第六節 漢他病毒與伊波拉病毒25-26
第26章DNA病毒/邱南昌
第一節 疹病毒26-3
第二節 痘病毒26-8
第三節 腺病毒26-10
第四節 乳多泡病毒26-13
第27章其他病毒/邱南昌
第一節 肝炎病毒27-3
第二節 反轉錄病毒27-16
第三節 腫瘤病毒27-25
第四節 慢性病毒27-28
第五節 變性蛋白27-30
第八篇醫用寄生蟲學
第28章寄生蟲學緒論/李文珍
第一節 寄生蟲的分類28-3
第二節 寄生蟲的致病性感染與預防28-4
第29章原蟲學/李文珍
第一節 原蟲的分類及一般特性29-3
第二節 腸道原蟲29-5
第三節 陰道滴蟲29-13
第四節 組織及血液內原蟲29-14
第30章線蠕蟲學/李文珍
第一節 腸道線蠕蟲30-3
第二節 組織及血液線蠕蟲30-13
第31章扁蠕蟲學/李文珍
第一節 吸蟲31-3
第二節 絛蟲31-16
索引A-1
彩圖花絮C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