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主要為不同體育專業之方向提供體育最基本的知識,使讀者對體育有一初步的了解,奠定對體育認知的基礎。內容結合自然科學與人文哲學,輔以相關議題的探討,期望以簡單卻不失重點之淺顯易懂的文字,引發讀者學習興趣,帶領讀者了解體育學的基礎理論以及奠定學習基礎。
第一章 運動概念的發展/胡天玫
第一節 生活與運動概念1-3
第二節 教育與學校運動1-7
第三節 健康與有氧運動1-12
第四節 挑戰與極限運動1-15
第五節 新時代運動1-16
第二章 運動生理學/吳慧君
第一節 運動生理學的意義與發展2-3
第二節 運動生理學的科學基礎2-6
第三節 運動生理學發展趨勢2-14
第三章 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/盧俊宏
第一節 參與運動的動機3-4
第二節 運動競賽焦慮3-6
第三節 心理技巧與運動表現3-9
第四節 規律運動的心理效果3-12
第五節 運動參與和青少年社會心理發展3-15
第四章 運動生物力學/林威秀
第一節 運動生物力學介紹4-3
第二節 運動生物力學分析4-5
第五章 運動訓練學/紀世清
第一節 運動訓練概論5-3
第二節 運董訓練原則5-7
第三節 影響競技能力的因素及其訓練方法5-15
第四節 運動教練專業素養5-20
第六章 運動與大腦科學/蔡佳良
第一節 腦結構與功能6-3
第二節 動作與大腦6-5
第三節 運動對不同認知層面的效益6-6
第四節 不同運動型態對大腦認知的效益6-10
第五節 大腦電位與運動6-12
第七章 運動與健康/蔡櫻蘭
第一節 生活環境的變化7-3
第二節 社會與健康問題的變遷7-6
第三節 健康管理7-10
第四節 如何運動7-17
第八章 運動傷害防護/林晉利
第一節 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與傷害類型8-3
第二節 運動傷害的預防與急性傷害的處理8-11
第九章 運動哲學/張威克
第一節 運動哲學的界定與沿革9-3
第二節 運動哲學基礎論點與相關概念9-7
第三節 相關資源與趨勢9-12
第十章 運動社會學/洪煌佳
第一節 運動是社會發展的產物10-3
第二節 運動與社會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10-6
第三節 運動是因應社會需求而產生10-9
第四節 運動社會學的議題與發展10-12
第十一章 運動教育學/潘義祥、張春秀
第一節 運動教育學的概念與發展11-3
第二節 體育課程價值取向與課程模式11-6
第三節 體育教學策略11-17
第四節 學生學習動機11-21
第五節 體育教師專業與發展11-23
第十二章 運動管理/邱炳坤
第一節 運動場館之管理與經營12-3
第二節 運動賽會之計畫、執行與評估12-8
第三節 運動行銷與贊助12-11
第四節 財務議題12-16
第十三章 運動與法律/楊宗文
第一節 法律的基本概念13-3
第二節 運動現象中的基本法律概念13-5
第三節 運動法律的案例探討13-9
第十四章 運動與休閒/王金蓮
第一節 運動的內涵14-3
第二節 休閒活動的內涵14-7
第三節 休閒運動14-15
第四節 休閒運動的相關議題14-19
第十五章 適應體育/陳文長
第一節 緒論15-3
第二節 適應體育教師之專業能力與教學態度15-17
第三節 適應體育教學之基本原則15-22
第十六章 奧林匹克理念與教育/許立宏
第一節 奧林匹克基本理念與精神16-4
第二節 奧林匹克與和平教育16-9
第三節 奧林匹克與多元文化教育16-11
第四節 奧林匹克與全球教育的國際觀16-15
第五節 奧林匹克與道德教育16-17
第六節 奧林匹克與美學教育16-20
第七節 奧林匹克與臺灣運動教育的未來16-25